-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
【学术预告】青少年抑郁和自伤的共发问题
时间:2025-02-28 22:51:40 来源: 作者: 阅读: 次报告主题:青少年抑郁和自伤的共发问题
报告时间:2025年3月3日上午10点
报告地点:教科楼402会议室
报告内容简介:青少年抑郁和自伤的共发问题已成为当代社会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议题。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青春期是抑郁和自伤行为的高发期,且两种问题表现出显著的共发倾向。这种共发模式不仅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程度,还显著提高了自杀风险,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和学业适应造成严重危害。然而,现有研究主要关注抑郁或自伤单一问题的发生机制和预防干预,对抑郁自伤共发问题的系统性研究相对匮乏。首先,在理论建构方面,目前缺乏整合性的理论框架来解释两种问题的共同发生机制。虽然已有研究提出了"情绪调节失调"和"应激脆弱性"等假设,但这些理论视角过于零散,难以全面解释共发现象的复杂性;其次,在研究方法上,既往研究多采用横断设计和经典统计方法,难以揭示问题发展的动态过程和复杂的预测模式;再次,在干预实践方面,目前针对抑郁和自伤的干预方案往往是割裂的,缺乏整合性的预防干预体系。因此,亟需开展系统性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深入探讨青少年抑郁自伤共发问题的发生机制及预防干预。据此,报告人采用多重研究范式,通过4个系列研究,分别从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四个维度对该问题展开全面探讨。研究一采用个体中心范式识别出三种稳定共发类型及其非线性发展轨迹,揭示了共发问题的异质性特征;研究二基于发展级联理论揭示了共发问题的两阶段发展过程,在宏观层面抑郁是维持阶段核心推动力,而在症状层面抑郁主导启动阶段、自伤主导维持阶段;研究三创新性应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了共发问题系统的风险与保护因素谱系,确认学习压力是最显著风险因素、认知重评是最关键保护因素;研究四验证了学习压力通过焦虑症状影响共发问题的机制并开发出有效的认知重评干预方案。研究创新在于整合理论视角、应用机器学习方法、采用多样化研究设计和综合先进统计技术,为青少年抑郁自伤共发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了科学基础。
报告人简介:黄垣成,男,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在读博士。研究兴趣集中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博士期间主要工作关注青少年抑郁和自伤共发问题的类型特征、发展级联、预测因素、形成机制及预防干预。目前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多项,在《European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Journal of Aggression Maltreatment & Trauma》等SSCI期刊和《心理学报》、《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科学》等国内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青少年早期抑郁和自伤的联合发展轨迹:人际因素的作用》论文于2023年10月荣获《心理学报》2021-2022年度“高影响力论文奖”,且获陕西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