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共产党员先锋号 > 正文

教工第一、第二党支部组织党员教师学习两会精神

时间:2025-03-07 21:43:40 来源:教科院新闻宣传中心 作者: 阅读:

3月4日和3月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和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先后在北京召开。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党员老师们热切关注会议实况,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新媒体等各种途径积极关注两会动态,了解会议进程,聆听政府工作报告,认真学习领会两会精神,掀起学习热潮。

学院党委书记房加帅:

2025年全国两会的召开,为我国在新征程上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机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些举措不仅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的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接下来,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全体师生将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政府工作报告为指引,聚焦基层基础抓党建,锚定博士点建设目标抓内涵,扛实主体责任,守牢安全底线。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全力以赴确保如期获批教育博士学位授权资格。

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周娜:

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在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明确了建设和发展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方法论: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以创新促教育发展,以教育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如何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答案:“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学术工作者,我会继续坚持从国情出发,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从中国教育实践中来、到中国教育实践中去,使教育理论和教育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为构建中国特色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而努力。

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崔宇路:

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报告中强调,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始终面向国家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始终坚持培养国家最需要的信息化、智能化教育教学人才。面临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冲击和教育变革,作为系主任应该反思教育技术人才培养与国家长期发展的重大需求之间的重要关系,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人才培养上进行深入思考。在今后的专业建设中,教育技术学专业应当始终坚持面向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需求,始终瞄准基础教育发展的实践需要,培养国家需要的、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共产党员先锋号”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团队负责人 郑雪松:

结合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强化政治引领与思想教育。提高政治站位。高校需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将其融入办学治校等各环节,守好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引导师生增强“五个认同”。加强党的领导。学校党委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要内容,成立领导小组,构建党建引领的育人机制,将其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建立常态化政治理论学习机制,加强教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发挥教师育人主力军作用,实现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

“共产党员先锋号”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团队负责人 杨建朝:

报告将教育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以创新引领教育发展、科技突破与人才培养的协同推进,这为构建新时代教育生态指明了方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既感受到使命之重,更看到破局之机。其中让我尤为振奋的是“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全局观。这不仅体现在“双一流”高校扩容、理工农医学科占比提升至65%的布局优化,更贯穿于“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改革中。这种打破学科壁垒、链接产业需求的思路,正是破解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关键。报告对“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深化了要求。不仅强调师德师风与待遇保障,更提出“数字化赋能教学评价”,这意味着既要坚守育人初心,又需主动拥抱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党员教师王大磊:

免费学前教育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很大,意义非常大。能够有效降低家庭育儿成本、提高学前儿童的入园率、统一学前教育标准。根据《2022年中国生育成本报告》,全国家庭0至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48.5万元,3岁至5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每年为2.36万元,其中学前教育支出平均每月为1000元。如果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则会有效减轻家庭育儿负担。总之,免费学前教育能够显著降低家庭教育支出,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和普及率,从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社会整体福利的提升。希望能够早日实现。

党员教师张永欣:

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组组民生数据勾勒出改革发展的清晰脉络。这份沉甸甸的答卷,既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集中展现,更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报告总结了国家在经济、民生、生态等领域的显著成就,展现了国家的蓬勃生机,也让我为党和国家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同时,报告也提醒我们要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确保基层党组织始终保持先进性和战斗力,立足岗位,勇于担当,为实现国家发展目标贡献基层力量。这份报告既是成绩单,更是动员令。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既要当好政策解读者,更要做好执行者。在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每个岗位都是关键节点,每份努力都在书写时代答卷!

党员教师王晓辉: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并强调“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高等教育的质量得到整体性的提升,才能发挥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推进地方高校的高质量发展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的关键工程,合理定位、办出特色、提高质量是摆在地方高校面前的重要发展课题。如何推进地方高校改革发展,政府、高校、社会应该发挥的作用,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党员教师邢敏:

通过学习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我深刻理解了国家在未来一段时间的政策导向和发展重点,深刻感受到国家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等方面的坚定决心和务实举措,“稳”的态势巩固延续,“进”的步伐坚实有力。报告聚焦民生改善,特别是在就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政策部署,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报告强调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科技创新、新能源等领域的突破,展现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清晰路径。作为个人,我认识到提升自身创新能力、适应绿色经济趋势的重要性,未来应更加关注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机遇。

党员教师骆丽娟:

免费学前教育的逐步推行,无疑是一场意义深远的教育变革。它将极大地提升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让更多家庭经济条件有限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助力教育公平迈出坚实步伐。学前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开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免费政策的实施,会让更多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启知识探索之旅。而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精准对接了当下社会育儿难题,既能填补托育服务供给缺口,减轻家长育儿压力,又能促进0—6岁儿童保育教育的连贯性与系统性发展,为孩子成长营造更适宜环境。

中共预备党员、学前教育专业教研室主任朱春蕊: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学前教育发展方向。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这意味着公立幼儿园将更加注重普惠性,进一步降低家庭负担,提升学前教育的普及率。公立幼儿园将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标准化建设,提升教育质量。政府将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确保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政府将加大对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和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通过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学前教育领域。政府将加强对私立幼儿园的管理和监管,确保其教学内容符合国家标准,同时注重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建设。